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一、基本情况

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是由湖南工商大学与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办学模式共建的学院。学院聚焦国家战略布局,依托学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旨在突破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新一代半导体技术、GPU通用芯片、智能专用芯片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培养满足国家、地区对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的需求。

学院由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陈晓红院士担任团队带头人,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万辉担任联席院长,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泽文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学院现有集成电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物理系等3个教学系,并设有党政综合办公室、业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实验室管理中心等机构。

二、专业师资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2人。专任教师中获得芙蓉学者、“121创新人才工程”等省级人才称号10余人次。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100%,均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高校,其中近一半老师具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学院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

三、专业学科建设情况

学院有应用物理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开设了卓越人才培养的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院士卓越班。现有集成电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两个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与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共建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硕士学位点。

学院依托湘江实验室、长沙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室、湖南省智能边缘计算芯片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设有智能芯片技术创新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拥有微电子与应用物理特色优势与交叉学科,并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特色优势与交叉学科下设有智能芯片技术学科方向。

四、科学研究情况

近年来,学院在光电微纳器件与集成、边缘智能计算芯片、智能芯片设计与系统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Nano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40余篇,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科等国家级项目16项,纵向科研经费近1400万元,承接横向课题40余项,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

五、条件建设情况

学院立项建设了首批工信部集成电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湖南省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等产学研用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与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设了30余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其中景嘉微电子校外培养基地成功获批为湖南省集成电路产教融合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学校建有集成电路实验室、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实验室、先进光电器件集成实验室、半导体物理和器件技术实验室、微电子创新实验室、数字芯片设计实验室等10个校级实验平台,并与景嘉微电子、飞腾信息等共建实验室、共享实验条件等。

六、人才培养情况

学院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校企联合双导师”为手段,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产教协同育人”、“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助推实践创新能力”、“以考研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学风建设”的三大特色,形成了“亲产业、重应用”的育人体系,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学生在电子设计大赛、集成电路创新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80余项;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超过40%。涌现出了见义勇为英雄、芙蓉学子等一批优秀学生。

地址:长沙市岳麓大道569号 邮政编码:410205

湘ICP备19022342号 湘教QS3-200505-000476

版权所有 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